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34小题。
第Ⅰ卷
注意事项:
①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②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题,60分)
1.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2.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①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须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须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