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当仁不让于师 C、温故而知新 D、启发式教学
2.下列关于“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B.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爱护
C.包含的“仁爱”思想是人人平等的,普遍的爱 D.“仁者爱人”
3.孔子 “仁”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4、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循循善诱的说教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有教无类的思想
5.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所广泛接受的是( )
A、 道德和政治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 B、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正义这个原则对于个人、阶级、国家是一样的
6. “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
A、政治学说 B、逻辑学 C、伦理学说 D、教育学说
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