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
4.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5.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
A.汉唐 B.唐宋 C.宋元 D.明清
6.“公元前一世纪……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战国时代‘招贤’办法,命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人士,政府中非贵族血统的官员群遂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士大夫阶层。”这里的“招贤”办法是
A.世官职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