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2015年高考考纲解读】
1.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响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 政策实施的背景和评价;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历届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重点、难点剖析】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 
             发展阶段 
             | 
            
             耕作方式变化 
             | 
            
             农具的变化 
             | 
        
        
            | 
             原始阶段 
             | 
            
             刀耕火种 
             | 
            
             石、骨、木 
             | 
        
        
            | 
             商周时期 
             | 
            
             石器锄耕(耜耕) 
             | 
            
             石、骨、木;青铜农具(少) 
             | 
        
        
            | 
             春秋战国 
             |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 
             | 
        
        
            | 
             汉代 
             | 
            
             牛耕普及全国 
             | 
            
             耦犁―→一牛挽犁 
             | 
        
        
            | 
             唐代 
             | 
            
             铁犁牛耕 
             | 
            
             曲辕犁 
             | 
        
    
 
2.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古代水利灌溉
(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4.土地制度
(1)史实
①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②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