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符合这一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
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王名号不再避讳
5.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6.《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