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耕作方式可以概括为
A.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耕作土地 B.家庭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C.采用铁农具和牛耕生产 D.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
2、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 在
A、秦汉时期 B、 明清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在明清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这种现 象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手工业再生产的扩大
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也”。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黄河流域 B、山东地区 C、四川地区 D、江南地区
5、中国近代史上,造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商品的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
C、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D、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打击
6、据统计,19世纪90年代我国共有产业工人9万多人,在民族工业中劳作的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28%,其中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产业工人占到全国工人总数的70%以上,这一信息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C.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D.民族工业 规模小、资金少
7、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其洋务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北洋海军
C.创办京师同文馆 D.创办开平煤矿
8、“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