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必做,共l4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3. 时下“扛鼎”一词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它指“分量重、地位高”,暗含盛赞和推崇之意。三代至秦汉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物。关于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
B. 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
C. 青铜鼎出现后,只是作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D.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14.“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B.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15、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材料中“革命失败后……”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
16.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7.《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