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文科试卷B卷
考试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 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 )。
①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②崇尚正义和法制
③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 ④制定、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 )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贵族和平民
3、梭伦改革的时间是( )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4、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quantum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