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B.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C.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儒学已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士人政府的确立
C.“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4.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上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6.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7.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