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题目所给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要求的一项。每题2分,共50分。)
1.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据材料可知当时
A.出现了私商 B.孔子重视商业
C.提倡农工商皆本 D.重农抑商受到挑战
2.晋代傅玄(217—278年)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在耕作方面讲究
A.集体耕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
3.白居易有诗《朱陈村》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经营的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突出特点
4.在“家产制国家”色彩浓重的大蒙古国,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汗权至高无上。这种观念一直保持到元王朝。由此可知元朝
A. 保留了较多的原始社会残余 B. 宗法制色彩依然十分浓厚
C. 汗廷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