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 宗法制渐趋强化 B. 分封制趋于瓦解
C. 边疆诸侯争霸中原 D. 中央集权制建立
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 性所深深震撼”,形成中华文明这一特征的因素不包括( )
A.依靠道德力量治国 B.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C.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D.贵族统治的血统渊源
3.我国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的国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 D.都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4.右图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被誉为“国之重器”。史载西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6.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部分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