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
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政治权力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演化
B.此现象出现在商朝初年
C.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 它”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
3.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
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
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其中“其弊”是指
A.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 士 B.八股盛而《六经》微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
4.“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
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