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份的变化情况,“△”处反映的年份最有可能是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前三项合计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口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A.1953年 B.1956年 C.1985年 D.1992年
2.商务印书馆1978年l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一条词条:“【大跃进】dà yuè 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它可以说明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清醒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个人崇拜开始盛行
3.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A.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展
4.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A.创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