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开始: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
(2)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①过程:荷兰执政威廉和其妻玛丽被邀请承袭英国王位
②特点: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③意义: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2、《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3)影响:议会权力日益高于王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第一任首相是沃尔波尔。
(2)内阁的组成:
①内阁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权力: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 ,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②国王“统而不治”,是虚君。
③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④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4、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
(2)内容:①放宽了对选民财产的限制
②增加工 业城市议席
(3)影响: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②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是虚君,只是国家的象征。
(2)议会是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