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二级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过去公务人员的知识,以识字和律令为主,而此后以儒学内容为主”,“这与其说是一学术变革,不如说是一政治变革”。这一“变革”发生在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唐朝女皇武则天曾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遭到大臣狄仁杰和王方庆的反对,其理由是:“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武则天经过审慎思考后立李显 为太子。这表明武则天
A.沿袭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 B.重视家族血缘关系
C.遵循了“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D.重视祭祀祖先观念
3.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4.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大学、公司、五角大楼三方协调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科学一工业一军事联合体。苏联也启动了类似但却独具特色的科研工程,往往是一些秘密建起的与外部世界近乎隔绝的科学城。这些开发研究工作的深层驱动因素是
A.冷战格局下的霸权争夺 B.军工转为民用经济的需要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5.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如同向水中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 )
A.“大同社会”的理想 B.宗法观 C.“三纲五常”的原则 D.分封制度
6.罗马法的发展受过希腊哲学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舍弃纯理论的要求而致力于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确定人的行为能力是以划一的年龄还是根据具体人的智力发育程度作标准,是否要建立时效制度修正“权利胜于事实”的一般原则等问题上,罗马法都是采取从实际出发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