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
A.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禁止粮食出口 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3.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
A.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 D.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
4.德拉古法典不是用墨水写成的,而是用血写成的。说明它( )
A.用严刑峻法维护贵族利益 B.编订中充满斗争 C.遭到平民、 工商业奴隶主和贵族反对 D.无进步意义
5.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 )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7.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
8.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9.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10.“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