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的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 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解析: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调动经济生活中正确的消费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知识,从公民和社会两个角度说明必要性。
答案:①体现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正确消费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消费观念和消费原则,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任 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现阶段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③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2.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加快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步伐。H企业前身是浙江某市的一家高能耗、高污染、低 效益的水泥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在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转型为省内首个生物质能热电联产企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设备和管理模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运行当年就发挥了效益。按同等规模燃煤热电厂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8.2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1吨、烟尘排放425吨和二氧化碳排放l5.3万吨。而且秸秆的收购与运输 、电厂的运行对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联系材料,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H企业的转型为什么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解析:两审读:审读材料:企业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该企业的措施主要有:自主创新,培训职工,减少能耗,保护环境,促进就业。审读设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主体指向政府和企业,强调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一发散:政府之所以支持企业转型,关键看该企业如何转型,以及产生的影响。所以围绕企业这一核心,可以考虑企业经营、企业生产与消费、企业生产与市场经济、企业生产与又好又快、企业与劳动者等。一结合:结合设问、材料与发散知识。通过对材料分析我们可知:自主创新——新型工业化道 路;降低能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就业。从整个材料看,企业贯彻了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