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地曲本戏也。光宗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
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芒》,妙艳时人。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
昆曲与明 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
(1) 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 “昆曲”,说她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 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 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的表演理 论 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