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下列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答案】D
考点: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相关内容——经济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破产”一词有严重问题,而是传统经济政策下的政策调整。不正确;C项表述本身具有一定道理,但与B项相比,不能够体现题干要求“最为准确”,从而排除C项;B项表述本身错误,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符合史实,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D。
2.1945年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B.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C.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等,本题考查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