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D.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答案】D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湖州等地方多是以养蚕植桑为主,其他地方也是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而谷物的不足则是依靠市场,反映了农业的商品化。故选D。AB项错误,说法过于极端;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并非剩余产品,而是种植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较高。
2、《(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太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B.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C.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A错误。而C曲解了本题的意思。农业是天下的大业,并非是铁器的使用才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所以C错误。D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而从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