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一道有争议的选择题的探讨
阅读: 170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4/14 15:44:23
分享到:
2008年全国卷2文综历史较2007年文综卷历史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即客观部分阅读提取信息类题型占相当大的篇幅,且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给本年度的文综考试带来一股强烈的鲜活的空气,也给中学教学带来深刻的反思。它从整体文明史的角度研究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从贴进的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侧重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考核,其综合性均是以往高考过而不及的,对中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考核与培养也予以深刻的反思。与目下中小学课改与教学改革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其中选择部分例:第 17小题: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1978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参考答案为B。此题额堪细细玩味。它取材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不避陈题,且贴近社会热点又侧重历史学科的现实教育目的要求。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新年贺词中说道:“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2008年全国大多数第一线文科教师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而且大多数文科教师的复习中都涉及到农村改革或城市改革,甚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但这道高考题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AC两项的干扰系数不强,从时间与表现即可排除,但BD两项则涉及到对本题的解读及对城市化进程内涵的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城市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标志。在中学历史教学及知识结构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自此逐步形成。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其实施过程迄今经历了两步:第一,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凤阳三年三大变化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合了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富有生命力的。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其中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又一伟大的创举,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作出了贡献,也为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现在我国的农业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合作经济。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农村逐渐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农村巨变有一定联系,但它绝非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则是鉴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性和不发达性而决定生产关系也应具有多种形式这一现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这一形式。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通过改革使我国城市迸发出勃勃生机。城市化进程加速往往体现在城市工业化的推动与促进之上。适应城市化的需求,农村改革导致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人口逐年剧增,城市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些中、小城市迅速增加。如十余年前重庆设特区以来,其周边的小县城永川、合川、南川等迅速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致使城镇化进程加快是中小城市迅速增多的重要原因。
本题的争议的焦点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致还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问题,甚至于包括非农产业发展等。如果我们综合对比封建社会雏形时期城市的出现、封建社会末期(明代中后期、清前期)江南一大批工商城镇的兴起、近代工业革命后,欧美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后我国一大批中小城市的涌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中,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推动其不断演进与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只不过是农民致富及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而已。我国当前城市化的扩展并不都是从农村向城市扩散,而是从城市向其周边扩散。影响一个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与社会因素虽然古今有别,但制约着它的基本因素依然还是存在着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一大批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如无锡锡山动漫科技城、中关村科技园等。它们的崛起则是信息时代潮流所趋,更非乡镇企业崛起所致。如果我们不从体制的革新着手,我们是无法参透现象的本质的。
综上所说,改革开放后,大批中小城市的增多,主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城镇化进程加快结果,把大批中小城市的迅速增多追源为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是欠说服力的。以上观点仅为本人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同仁们予以指正。(杨跃飞)
来源: 网络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