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山东卷: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
阅读: 871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1/26 10:13:43
分享到:

山东是最早进入新课改的省份,今年首次自主命题,表现不俗,在试卷呈现方式、试题结构和命题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具有特色,特别是在处理新旧高考的衔接上尤为突出。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山东卷的命题特色进行解读,以便于明了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特点,对2008年的备考有所帮助,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选择题考查方式新:以专题式为主、非专题为辅

2000年以来,主题式选择题风行一时,由于考查的知识点过于集中,限制了能力考查所需要的对知识的自由选择性,具有一定局限性。今年山东卷命制了三组主题式选择题,分别为社会变迁史、我国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其余两道采用非专题式,分别是9题反映皇权加强、10题宗教改革。这种命题方式既能体现专题式选择题对学科内综合知识考查的优势,又能体现非专题式选择题有效地拓宽了知识覆盖范围的优点。值得一题的是上海卷和广东卷今年一改传统,全部采用非专题式,包括宁夏卷在内的一些新课程卷也采用非专题式选择题为主导的命题模式。从命题制度改革的角度来说,任何改革都要积极稳妥,不可一蹴而就,否则会出现备考适应不了命题的变化而造成考题效度的下降,因而全国一卷等试题遭人诟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山东卷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其中一点就是充分考虑了广大师生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在不降低试题效度的前提下,在命题方面作出了大胆探索。

二、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选择题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景,8道选择题中,全部采用材料呈现的方式,材料设置方式,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但是材料的取材比较广泛,有名人名言(10题)、图片(91214题)、诗(11题)、谈话(13题)、和公报(15题),三个图片题,为整个试卷增色不少,让人赏心悦目,体现了命题专家的匠心独运。

三、史学范式新:突出政治文明和社会生活史范式

    目前,命题方面构建起以文明史范式为主的综合范式作为指导命题的基本范式。在此范式中,文明史范式占居突出地位,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社会史范式与文明史范式互为补充,而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范式仍有一定地位。山东卷突出政治文明和社会生活史范式的应用。比较引人注目的是社会文生活范式运用的比较广泛,例如9题男子帽式;11题男耕女织;14题的10元人民币;15题的旅游;27题的社会保障制度;34题的妇女观等,分值总计51分。其中91427三题属于政治文明史和社会生活史两种范式的综合运用。

四、凸显对能力多层次考查    

1.选择题题型选择上体现了对能力综合性的考查。91014题设计别具匠心,对考生多种能力进行考查。

2007山东卷10题)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简析】该题是推理性选择题和最佳选择题的综合。A是正确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这则材料能体现把人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的观点。B,错误题旨,与题干“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信息不符。C,错误题支,与题干信息矛盾,题干没有否定基督教,而是否定了教皇权威。D显然是正确的。比较AD,题干强调的是用世俗权力取代教皇权力,因而D为最佳答案。

     2.非选择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评述能力。275问、352问考查对材料观点的综合评述能力;332问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些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加强能力考查的倾向。

    3.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29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山东洋务运动时期的学校教育、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查,体现了政史地三门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一道富有地方特色的典型题目。

四、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山东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考题均表现出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做到学以致用,以利于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27题以巧妙的立意赋予题目以综合性和时代感,依据社会生活史范式,通过侧面介入的方式考查社会热点社会保障制度问题,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反思, 进而理解中国政府关注民生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而有机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考查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52问“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以欧共体的建立为切入点,考查了目前和谐世界建设的热点问题。

五、非选择题开放性增强。

开放性问题能够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史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山东卷在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上也有独到之处,例如:

274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这是一道对观点的综合评述的开放性问题,富含思维含量,需要考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理解材料观点。


六.巧妙地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是新课程高考命题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山东卷对此了积极探索:

29题以山东问题切入,贯通山东古今。该题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回顾了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接着考查了近代山东兴办教育的情况,以及教育与近代山东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该题让考生既感新鲜又觉亲切,能进一步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

352问则以法德和解为载体,对考生进行了一次和谐世界的情感教育。这些试题立意鲜明,通过能够感悟、体验的情境材料,对考生的思维品质、心态等思想品质进行检测。命题意图中注重历史的史鉴功能和世界意识的养成,能够深化学生对和谐世界发展的道路、方式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备考建议:高度关注社会生活史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文明史范式为主包括社会生活史在内的基本范式。社会生活史是山东卷极富特色的命题范式,这种注重社会生活史的命题倾向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已有所表现,其他相关的考题笔者列举两条:

全国卷Ⅰ: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是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第37题“金迁都燕京”题,要求根据相关资料回答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全国文综Ⅱ等:40题,根据相关资料,以玉米在世界传播和种植引申了一系列问题。说明玉米原产美洲,玉米在世界的传播,体现了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同时,也增加了粮食产量,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玉米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因此,种植玉米,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单靠主观愿望。

总之,这一倾向理应引起广大高三师生高度重视,在备考过程中应该认真整合必修和选修教材相关的社会生活史方面的内容,并多角度进行联系和分析。

 

来源: 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 wangpeng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